Monday, May 23, 2022

《一道門》自序


 











書題源自〈閂門開門〉,有天受鄰居貼在梯口的尋門告示啟發而寫。這道門的緣起,則是《蘋果日報》。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起,「無腔曲」專欄隔周六在《蘋果》名采版見報,有幸趕上這尾班車,更盡情像技安在水管上唱歌。有次農曆新年,晚上與親戚在老家樓下大牌檔食飯,茶餘飯後,大家通常回顧剛才雀局,哪隻單吊二筒應叫卡窿,平日不常見面的May表姐卻突然說,看到我寫親戚舊時過新年食飯打麻雀的〈初二〉,她覺得「幾搞笑」。

親戚多不知我寫東西,我也從來不提,沒想像過May表姐竟會看到,感覺十分新鮮,只因《蘋果》才繞個圈接觸到她吧。她這個「幾搞笑」我覺得幾搞笑,之後偶爾會想,文章能令她覺得搞笑就算成功。

二零二零年五月,部份文章結集成《無腔曲》出版,書進不了公共圖書館是後話,當然跟寫得好壞無關。繼續寫,心知已在倒數,寫得一篇是一篇。二零二一年六月,《蘋果》被迫閂門,網頁一夜消失,此後被迫閂門的何止《蘋果》?

倒記得《蘋果》臨閂門,邁克專欄有篇〈笑到最後〉,我當時把文中這段抄在筆記:「各人經歷迥異,處世態度五花八門,堅持以打哈哈方式行走江湖直至揚長而去,大概非常基佬,習慣了在逆流中採用蝶式暢泳,幾時上岸無所謂,至緊要保持美妙姿勢——亦即係呢期疑似成為自閹敏感詞嗰個『靚』字。」糊了名也知是他,在暗淡氣氛下仍有那百厭得來丁點的九唔搭八(如「大概非常基佬」那句),也有種桀傲不馴的本色,看了開懷。

《一道門》分前和後。「前」是《蘋果》閂門前的三十篇文章。「後」的第一篇題為〈蘋果因緣〉,在眾人雨中送別那最後一夜邊聽live邊寫成。消失的東西愈來愈多,也試試找門開,像patreon,簡介說:「《蘋果》被迫關門,想了想,覺得也應當作變化自己的機會。多年來都想跟社交媒體保持點社交距離,不因清高,而是深知性格已夠自我,沒信心是我玩它而非它玩我,不默默被它conditioned和馴化,或放大某些性格缺憾,畢竟任何一個厲害平台都是無數精英的設計,只為令人流連忘返。《莊子》說的『物物而不物於物』實在不易,更常是自我物化、商品化、唔化。但即管試試看。」

本來隔周六見報的「無腔曲」就這樣寫下去,當繼續交稿,幸得立場新聞和關鍵評論網轉載。但同年十二月底,立場也被迫關門,許多門變成牆,世界與語言都愈縮愈小。如果將想法往肚裏吞不是比喻,幾多人早已飽死。「後」就是這大半年來文章,也有增補而成或未公開過的。至於「後」之後會怎樣?天曉得。大概會在欲言、無言、欲無言之間繼續周旋,閂門開門。

說說三篇序。怕煩人,並非每次出書都找人作序,但這一年多寫過三篇序,包括梁柏練的《看見動物》、「好青年荼毒室」的《人生種種》、邵頌雄的《大時代的蜉蝣》,分別是學生、朋友、前輩。剛巧,這三類人是我生活重要元素,找他們最順理成章。學生找了黄勺嫚,則因有天見山書店老闆Sharon提起《看見動物》,問有誰沒出過書而最值得出版,我首先就答黄勺嫚。慶幸能用幾位的文字來開門。

為邵頌雄編書時,有天收他短訊,問我自己出文集的事。跟坐對面的華欣說起,她只冷淡說:「又出?咪出咗囉。」哈哈。但到她開始為這書做封面和設計,務求把書做到最好的用心還是使我驚訝,那用心,又哪裏只因為書。感謝Solam排版、阿洋編輯、Sharon支持。能跟幾位合作,是我幸運。

我後來才知道,第一次跟Sharon見面,原來是她二〇一五年來了馮睎乾和我一個張愛玲講座。那時還未有見山。一八年某冬日,馮睎乾約我到見山一起為其亡友Y的舊書標價(現在放閣樓那些),拿了幾箱書到門外,邊翻邊聊天。有人偷偷拍照,傳給Sharon,她大抵把事情想像得更艱苦,收舖前駕車拿來一大煲湯,我才首次在書店看見她。繞了一圈,書由見山出版,就模模糊糊有點見山又是山的感覺了。

書中文章多是有感於當下,結集後讀來自然有時差。想起利科(Paul Ricoeur)有個說法,叫「雙重日蝕」(double eclipses),借用了這罕見天文現象,意象鮮明地解釋文本注定脫離時空脈絡,非但不是壞事,反而有益:寫作時,讀者隱沒,不知將被如何解讀;閱讀時,作者消失,原意未必重要。於是,文本總懸浮在這兩重遮蔽之下,向虛空而寫,向虛空而讀,卻是它可脫離當下處境自己說話的契機。散文集尤其注定如漁翁撒網,永不知道哪篇會在何時打動誰,令人覺得「幾搞笑」或有點意思。但既已投擲到那片漆黑之中,就看這道門的造化。

希望《一道門》能為你打開一道門。


作者:郭梓祺

編輯:連安洋

封面及設計:區華欣

排版:蘇瑋琳

出版:見山書店,香港上環太平山街6號地下C舖。

五月底有售,請留意見山IG。


圖:華欣

--------------------

「無腔曲」專欄文章,會繼續隔周六發表。

欲看更多文章,請支持patreon。

Monday, May 9, 2022

賣書















未來生活有變,先要處理的,是書。

幾年前寫過一篇文,叫〈少時與此獨無緣〉,題目出自齊白石一幅畫,那個「此」正是書。人大了才叫與書有些緣,成了生活一部份,但其實仍不算經常買書。話雖如此,書買了少轉售或丟掉,結果還是填滿了一大個書櫃,又攀藤一樣蔓延到旁邊的雜物櫃、桌面、床邊、地上,有機地摧毀本來井然的分類想像,回復其曾為樹木的自由生命力。

高達有一套八分鐘短片,名為“In the Darkness of Time”,分了幾個「最後的一分鐘」,青春的最後一分鐘、勇氣的最後一分鐘、愛的最後一分鐘等等。思考的最後一分鐘,有幾個鏡頭我印象很深:開始時,誰人不斷將一袋袋黑色垃圾袋包裹著的東西扔出門外。那些垃圾是什麼?鏡頭一轉,映住一隻手在家中將一本又一本書扔進垃圾袋中,但中途可能捨不得,又停下翻幾翻。旁白一直是不同著作的內容,徘徊空中,喋喋不休。

最近打算賣書,夠狠心的話目標是賣掉六七成。整理時,經歷正與上述鏡頭類近,執拾進度因而異常緩慢,這兩日只如醉酒佬玩《倉庫番》,幾下就反被堵塞住了,桌上七成面積是一幢幢書,只能將電腦放在一角打字;櫈上是書,路中心也是。勞碌了兩晚,還未分類,差幾步才真正把書賣走,已經累透。

嗜書如命的聽見人賣書,或像《危樓春曉》裡眾人聽見譚二叔賣血一般,輪流重複:「二叔,你賣血?」但空間有限,沒法子。發現賣書也關乎自我形象。想像中的他人,將無可避免以我拿出來的書推斷我的興趣、品味、眼光、自知之明等。那就分幾類說說將賣的書:

一. 最明顯,不代表讀過:書櫃是上手租客留下的,他本用來放模型。櫃頗深,可前後兩排放書。少讀的書當然放後排,有些一放就七八年不見天日。執拾時發現,竟然有一本Plato Complete Works,忽爾有種羞恥感。當年買來做什麼呢,看門口嗎,似乎太大想頭了。也有一本Ingarden的The Literary Work of Art,當初應只被題目給吸引,懵然不知難度或所需背景知識。兩本都只翻過幾頁。那些大部頭的書其實像願望多些,想起浮士德。我也會賣一本《浮士德》。

二. 不代表不喜歡:最喜歡的我不會賣,別人特意送我或扉頁題了字也不賣。但例如也會賣走一些Umberto Eco著作。有幾本硬皮的,仍記得是當年在上環「實現會社」一幢買走。去過那裡一次放映活動,講者是家明,當年仍未相識,我和W是僅有出席者。到第一次與家明坐下談天,他送我一本李洋的《迷影文化史》,好書。

三. 不代表喜歡:常覺得廣東話的「唔愛」真厲害,愛即保留。雖然少亂買書,但也有小量的確出於誤會,有些是工作需要。總之,心中只好壓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多想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四. 為省地方,有些同題目的書只留一種:留楊樹達《春秋左傳注》,賣洪吉亮《春秋左傳詁》;留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賣陳奇遒《呂氏春秋校釋》等等。幸好早接受自己不會是學者。Joyce有些買過幾個版本,都只留一種。

五. 有些不賣,直接扔掉。如深處放著幾本「煜華文化」出版的彩虹色書脊《預科中國文學》。A-level課本,掉前還是翻了兩翻,第一版就是一張李小龍貼紙。想起自己有些抉擇實在無聊。當年為何矢志揭爛這本書,要考好文學呢?只因中四五讀商科,中六想轉修文學,但學校文學老師最初不許。可能怕我讀不來,可能怕我拖累公開考試成績,周旋了好一會才成功。讀文學只為鬥氣,總之要考得好過其他人那樣。

想起,有時跟W逛商店,她看見些什麼得意飾物說想買,我會奸笑說「呢啲係人地斷捨離時最先會掉嗰種嘢嚟」,看看可否刻意掃興來摧毀她的購物慾,能捱過這關就算真正想要了。現在執出來打算賣的書已叠滿一整條走廊,忽覺得自己那樣說,未必有道理,哈。

執書真是恐怖活動,搞了整整兩晚,只完成第一步工夫。原應周六出街的文章,也就延遲到今日了。

圖:會賣的書之一部份,之後會分類post在fb,有興趣請留意。

-------

「無腔曲」專欄文章會繼續隔周六發表。

欲看更多文章,請支持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kwokki

Thursday, May 5, 2022

‎️‍🔥文學班【五】及【六】

























新一期文學班,一中一英,請幫手傳畀你覺得會感興趣的朋友,謝!

‎️‍🔥文學班(五)  :先秦詩文選讀

去年辦過「魏晉南北朝詩文選讀」,今次再早一點,回到先秦。仍然是古文入門課,無需背景,也會引申到歷史文化,以望對這時代有基本認識。

時間:周四晚,七時至九時,19 May 開始

地點:灣仔軒尼詩道365-367號,富德樓十四樓ACO艺鵠書店 (感謝ACO場地支持)

課程大網

1. 19 May 導論及《詩經》〈女曰雞鳴〉、〈雞鳴〉、〈何草不黄〉

2. 26 May 《詩經》〈黍離〉、〈柏舟〉、〈靜女〉、〈伯兮〉

3. 2 Jun 《尚書》〈牧誓〉

4. 9 Jun 《左傳》〈鄭伯克段于鄢〉

5. 16 Jun 《論語》選 (這周將在富德樓其他單位進行)

6. 23 Jun 《莊子》選

7. 30  Jun  《韓非》 〈說難〉 (這周將在富德樓其他單位進行) 

8. 7 Jul 《楚辭》〈漁父〉及〈離騷〉選段

形式:背景講解、細讀、討論。

費用:全課程 $1800, 全日制學生$1600,不設單堂報名。名額20人。

文學班(五)  先秦詩文選讀報名:https://forms.gle/goKT2DaNGCVUjqAC8

報名後,你將收到電郵通知,請於三天內轉賬,先到先得,謝謝。

-----------------------------------------------

‎️‍🔥文學班(六)  :加萊亞諾 Galeano選讀

五年前到南美旅行,背囊放著烏拉圭作家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的《火之記憶》(Memories of Fire)第二和三冊,變成途上的重要部份,最後一站更到了烏拉圭那家加萊亞諾曾長期流連的Cafe Brasilero,彷彿更添一份親份感。

加萊亞諾由記者出身,三十一歲那年寫下影響巨大的《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紀錄拉丁美洲被掠奪的歷史。他後來經歷南美政變,流亡歐洲,十二年後才回國。流亡期間,他寫下三冊《火之記憶》,是他閱讀大量美洲神話和歷史著作之後,用片段的方式重述美洲故事,結合批判與詩意,為自己的地方招魂。

今次以《火之記憶》三冊開始,繼以他寫足球、寫世界歷史、寫個人回憶的短篇。

*之前我曾在Booska和黑窗里講Galeano,今次選文會盡量與那兩次不重複。

時間:周一晚,七時至九時,23 May 開始

地點:灣仔軒尼詩道365-367號,富德樓十四樓ACO艺鵠書店 (感謝ACO場地支持)

課程大網

1. 23 May Memory of Fire (vol I) 

2. 30 May Memory of Fire (vol I) 

3. 6 June Memory of Fire (vol II) 

4. 13 June Memory of Fire (vol II) 

5. 20 June Memory of Fire (vol III) 

6. 27 June Memory of Fire (vol III) 

7. 4 July Football in Sun and Shadow

8. 11 July Mirror and Voices of Our Time

形式:背景講解、細讀,文章會讀英文,討論用廣東話。

費用:全課程 $1800, 全日制學生$1600,不設單堂報名。名額20人。

文學班(六)  加萊亞諾Galeano選讀報名:https://forms.gle/z4h1yYFLHPPhwAYt8

報名後,你將收到電郵通知,請於三天內轉賬,先到先得,謝謝。

-----------------------------------------------

‎️‍🔥導師: 郭梓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學士,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哲學碩士,任教高中中國文學十多年,曾於大專教授歐美文學課,並在艺鵠開辦「魏晉詩文選讀」、「歐美短篇小說選讀」、「愛爾蘭文學選讀」、「James Joyce選讀」等課,編有《蟾蜍夢多》、《寫嘢》、《看見動物》、《大時代的蜉蝣》,英譯有《日落午睡》,著有《積風集》、《積風二集》、《積風三集》及《無腔曲》。

查詢:youlittledrago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