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愛看電影,想來跟我貪睡多夢有關。坐在黑漆漆的電影院裡,眼睛瞪著,精神卻是矇矓狀態,一任銀幕上的光影牽引,走進那太虛幻境。其實,也不是沒有清醒的時候,可看電影就如做夢,美也好惡也好,身體都不由自主地黏在座椅上,直到銀幕上打出一個『完』字,才遊魂似的重返意識的國度裡去。」
——黄愛玲《夢餘說夢》
黄愛玲女士年初於夢中離去了。她是香港資深電影研究者和影評人,長期任職電影策劃,編輯了許多電影研究著作,出版過《戲緣》和《夢餘說夢》兩部影評集,觀察敏感,文字婉約,觸及的面向非常廣,既有親切的影評,也有考証和梳理影史的文章。「自主映室」希望能跟黄愛玲的舊雨新知,選看幾部她評論過的電影,回顧她的文章,一睹她的不同面貌。因今次回顧活動的場地是所中學,特別希望可吸引更多年青人,令黄愛玲的眼光與心思、以及她在香港文化實踐上的貢獻,得以流傳下去。
在黄愛玲素有研究或感興趣的範疇中,今次暫選八個,包括此岸的費穆、國泰電影、粵語片,以及彼邦的伊力盧馬和荷里活電影等,由一月底開始,每周一會,先放映電影,然後討論電影及文章。黄愛玲說,《夢餘說夢》的書名脫胎自聶紺弩詩句「夢中說夢說成灰」。這次回顧的題目,是想到她喜愛的《牡丹亭》有「悶無端」一語:生活像漩渦,鬱悶閒愁有時憑空而來;電影或亦如是,如夢一樣來去無端,故改「悶」為「夢」,步她後塵試試看,不知能否在光影和文字裡,發幾場悲傷、歡樂、驚艷、輕盈的夢?
以下是八周將選看的電影,到時會印備文章,並由不同朋友導賞:
一. 26/1(Fri)盧馬的古典夢幻:伊力盧馬《女侯爵》(The Marquise of O, Eric Rohmer,1976)(導賞:郭梓祺)
二. 2/2(Fri)香港女性:許鞍華《客途秋恨》(1990)(導賞:彭麗君)
三. 9/2(Fri)費穆的音樂:費穆《小城之春》(1948)(導賞:羅展鳳)
(16/2 農曆新年假期暫停一周)
四. 23/2(Fri)荷里活美人:約瑟馮史頓堡《上海姿勢》(Shanghai Gesture,Josef von Sternberg,1941) (導賞:陳力行)
五. 2/3(Fri) 沙裡淘金的快樂:吳回《七重天》(1956)(導賞:易以聞)
六. 9/3(Fri)北歐的溫暖:郭利斯馬基《流雲》(Drifting Clouds,Aki Kaurismäki,1996)(導賞:馬智恆)
七. 16/3(Fri)港式優雅,國泰故事:王天林《小兒女》(1963)(導賞:黄淑嫻)
八. 23/3 (Fri) 人生戲夢:侯孝賢《戲夢人生》 (1993)(導賞:黄勺嫚)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一樓108室(FDA房)
時間:晚上七時半。先播放電影,戲完了一起討論黄愛玲文章和電影。
費用全免。此系列活動純為教育用途。
黄愛玲女士生平簡介:
黃愛玲於香港出生,七十年代赴法國進修電影,於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師從 Christian Metz。回港後,歷任香港國際電影節英文編輯、香港藝術中心電影部策劃、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策劃及香港電影資料館研究主任,其後為自由身文化工作者,兼教授電影課程,亦是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創會會員及前任董事,畢生致力於電影評論及歷史研究,推動電影文化、提攜後進不遺餘力。著有文集《戲緣》和《夢餘說夢》,編有《詩人導演──費穆》、《理想年代──長城、鳳凰的日子》、《國泰故事》、《邵氏電影初探》、《李晨風──評論 · 電影筆記》、《粵港電影因緣》、《現代萬歲──光藝的都市風華》、《風花雪月李翰祥》、《故園春夢──朱石麟的電影人生》、《冷戰與香港電影》、《費穆電影孔夫子》、《中國電影溯源》、《王家衛的映畫世界(2015版)》等多種。
(摘錄自「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網頁,再略修訂)
導賞者簡介:
彭麗君: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系教授,著有《黃昏未晚:後九七香港電影》、《複製的藝術:文革期間的文化生產與實踐》等。
羅展鳳:香港公開大學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課程助理教授,著有《映畫X音樂》、《必要的靜默》等。
易以聞:電影研究者,著有《寫實與抒情 : 從粤語片到新浪潮》及《夢囈集》。
黄淑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香港影像書寫:作家、電影與改編》、《女性書寫:文學、電影與生活》等。
陳力行:映室成員,香港演藝學院電影系兼任講師。
馬智恆:映室成員,香港兆基創意書院電影科老師,去年完成紀錄片《岸上漁歌》。
黄勺嫚:映室成員,香港年青編劇及導演,短片《積雲》入選今年法國克萊蒙費朗國際短片電影節國際競賽組。
郭梓祺:映室成員,著有《積風集》及《積風二集》。
查詢:
https://www.facebook.com/autonomous.cinema/
地址:
九龍樂富聯合道135號(延文禮士道交界)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交通:
樂富地鐵站B出口步行約八分鐘
設計:陳楚翹
(轉載自「自主映室」網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