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0, 2022

《尤利西斯》電影改編














(Ulysses,1967. Dir:Joseph Strick)

在ACO辦的「James Joyce 文學班」早在三月結束,但因為疫情,除頭三課都轉了zoom上課,也因而改動了課程,取消原訂最後一課的Ulysses電影放映。

我自己也不喜歡上zoom,覺得欠了同學,而且文學班能在ACO開始ACO結束會較圓滿,所以醒多一堂,約定Bloomsday這周在ACO播Ulysses重聚,才散場。昨晚播了戲,完場討論了一會:

1. 電影改編來說已算合格。何況原著如此艱難。但在六十年代歐洲電影如此輝煌的背景,只計電影當然不屬傑作。Stick後來也改編了Joyce的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極差,回頭看Ulysses能有這成績已不錯。

2. 電影開頭舖序Stephen和Bloom出場的片段,比較小心翼翼和因循,好像打開書照著ch 1和ch 4逐句拍。記得初看時心想:成套係咁拍就慘了。

3. 幸好中段開始,比較能放開小說,多在電影上花心思。最明顯是Bloom在紅燈區被人撞見,電影場景立時由街道變了法庭,Bloom已站在犯人欄被不同人物審判。情節雖源於小說,但部份鏡頭(如top shot從上影著Bloom的壓迫感)和剪接(如場景真幻的突變),明顯有更大的想像與膽識。

4. 證人欄有女人誣告Bloom寫咸濕信給她,其他女人相繼加入, “Me too!Me too!” 地叫喊。有同學講笑說,原來咁早就用 Me too。

5. 法庭這場改編上的想像及自得其樂,一路延伸到Bloom在妓院的段落,不斷突然變換裝束、場景、身份、性別(Bloom一度變成女人),人與人之間的奴役乃至SM,單看電影雖然不一定明白,卻能用電影呈現那瘋狂與混亂。有段使我想起《八部半》後段主角成了馴獸師一幕。

6. 有同學說本來預了電影很悶,想不到又幾搞笑。我覺得跟以上兩場的拍法有很大關係,戲的神緒也因此才建立出來,不被小說牽著走,成為比較獨立的作品。

7. 原著這樣長,無可避免會有選擇。之前在黑窗里和見山都講了ch 8 寫眾人在餐廳惡俗食相的那一段,文字上很好笑,在電影只濃縮成一個五六秒的鏡頭。Bloom看見餐廳內一個人在食飯,配音是豬叫,這樣就完了。

8. 原著別具韻味的ch 10, 散點般寫都柏林同一時刻的眾生相,電影也輕輕帶過。此章出現在街上來回走的幾個廣告牌人(sandwich man),因讀小說時須自己猜想,比電影一下全都拍出來有趣得多。這些都涉及文字與電影媒介上各自的長弱處,當然不必盲從對方。

9. 最失策可能是拍ch 13,Bloom在海灘與女子眉來眼去,女子離遠挑逗他,使他不禁手淫的段落,亦即《尤利西斯》在美國連載時因obsenity被禁的一段。鏡頭只離遠映著他靠在石牆旁,樣子有點衰地身體前後搖晃,處理上有些尷尬,不肯定是否也礙於審查尺度等。

10. 末段Molly的大段不分句讀白,同學說自己讀時速度較快。落在電影中就變得緩慢,但也更容易follow,不至讀到中途完全迷失。

整體來說,讀過原著選段看電影應會多一層對比之下的趣味。周四在見山講Ulysses,有朋友說Joyce的文字有實驗短片味道,的確是,更何況,Joyce本來就想在Dublin開城內第一間戲院,文字上充滿聲畫的質感,這可能也是今日讀來仍不覺其過時(一百年前喎)的原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