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14, 2021

為卡夫卡招魂













看利志達《卡夫卡》及其原稿展,有一直覺:減輕了故事創作的壓力,利志達可更專心於分鏡和畫畫,似比前作《蟾宮事變》揮灑自如。改編當然是另一種創作,但因那是卡夫卡,讀者總讓他三分,一方面更努力嘗試讀出意思,另方面更願意接受那些突然或無厘頭。唯一覺得原稿展要是不在藝術中心樓梯,而在展廳,效果就更強烈。

《卡夫卡》的故事題目,有兩個一眼認得是卡夫卡哪些短篇,如Trees及Vulture。但有些則改了原題,既然題目都列在書末,每章以線條化的畫面開始,似有意隱去題目免給太強框架,我就無一一追查,只覺貫穿全書的,是某種茫茫的壓逼感或恐懼,危機四伏,有人奔跑、有人被捕,但總無法確知來龍去脈,像一開始已跳入故事末段,像夢。看時沒太勉強自己要讀出意思,任一些聯想和疑問浮出就是。展覽則朝相反方向,除題目,每故事旁都有印在牆上的句子作提示,不像英文題目中性,例如Trees是「真表象vs假表象」,Vulture是「果然敵不過他」。

舉Vulture為例,卡夫卡原文只半版:「我」一出場就被一隻鳶啄著腳,皮鞋和襪都已爛掉。一位先生路過,問:「咩事要忍佢呢?」我答因無能為力,鳶太強猂,趕不走,與其任牠撲臉寧可犧牲雙腳。先生說:「但一槍就可打死佢啦」。我請先生幫忙,他說好,但槍在家,需等半小時。

要是糊了名,這對答可能令人想起周星馳多於卡夫卡?這黑色幽默還未完,卡夫卡的人像動物,動物又像人,他形容鳶一直靜聽二人對話,似乎明瞭一切,突然起飛,在空中向我身軀直插。往後倒的同時,知道牠將在我那潭血泊中遇溺,反有點釋懷。

我對這故事說不上有什麼解讀,但聯想起《莊子》「涸轍枯魚」那條路上乾涸快死的魚,求人丁點的水活命,那人卻說好啊你等我到遙遠的西江再回來。當下切身之痛無法解決,只能寄望陌生人未來的拯救。同是將死,莊子的魚憤怒,這個「我」則最少可在同歸於盡的想像中得慰藉:強悍的鳶,竟始料不及地溺斃,總算可用自己血液報仇。利志達把二人的對話並置在愈來愈近鏡的鳶頭,最後橋上成了一片黑血汪洋 。

有些故事就更難捉摸了,像Road,改編自卡夫卡的Give it up。「我」在清早步往車站,街上空空蕩蕩,還未熟悉這城市,但抬頭看鐘樓的時間跟手錶不同,原來已經很遲,一嚇就更迷亂,幸好前面是個警察,喘氣問路。他笑說:「你想向我問路?」我說是,他只重複說「放棄吧!」然後他忽然轉身,像那種想獨自偷笑的人一樣。

對這故事太沒頭緒,利志達又沒把主角畫得流汗慌張,且因對白微妙安排,「我」只走前還未開口,警察彷彿已主動問「你想向我問路嗎?」,更怪。放棄什麼呢,為何要放棄呢?不肯定,只好猜想利志達最想畫的、想用全個故事來鋪墊的,正是最終那警察的轉身和奸笑。

我無意把書坐實成當下政治隱喻,有什麼密碼或訊息等待發掘,利志達的懷抱似不在此,況且這故事其實早收錄於他二零一七年的《刻毒》,只是當時沒表明改編自卡夫卡。《卡夫卡》每章雖由抽象線條開始,但或許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所有改編和閱讀都是當下的事,哪怕對權力或壓迫的普遍描述,結尾也往往令人想到近年一些畫面或氣氛。

例如Power,開始是個大交叉,最後一鏡則是軍官說:「那又如何?百姓就不能抓嗎?軍隊擁有一切的權力。」全書最後的故事叫War,最後幾格,有翅膀的老伯,向一眾蒙面士兵解釋自己不飛走時說:「難道要我們離開我們的城市?/離開我們的家鄉?/離棄亡者和信仰?」這就是為何仍要為卡夫卡招魂?

回到Road那線條化的開始,幾個交叉下是幾堆垂直的線條,但左二的明顯歪斜,配合展覽牆上的「路真的要自己去找」,瞬間又令我聯想到哈維爾在《反符碼》(Antikódy)的一首圖像詩,平排列出多句「讓每個人走自己的路!」。但其中一句打斜印歪了,真在走自己的路,即被全句刪走。注定無路可逃,故要「放棄吧」?

早前重讀卡夫卡的A Country Doctor,彷彿更明白他使一代代人持續改編的魅力,非得在最遙遠最荒誕的場景,才能寫出最現實也最無法啟齒的灰暗孤絕。故事中「我」這鄉村醫生一出場已極困擾,需遠行應診,馬匹卻剛因勞累至死,找馬時就有一連串不可理喻的事情擁至,總是給時空拖著走,未及解決已身處下一站,永恒地無法安頓,在身份、慾望、責任間不斷拉扯:失去前沒發現相識多年的女僕;因記掛她而心不在焉,工作時又沒發現病人的傷口。到發現時已經太遲,生活多徒勞、多枉然,最終唯有在雪地上裸體回家。

日本動畫家山村浩二將這故事改編成〈田舍醫者〉,高明地借用了動畫的特點,人物會忽然變闊扭曲,彷彿世界一直有股外力存在,人都不由自主。但動畫陰暗中又富幽默感,為醫生配音的是日本著名「狂言師」,狂言(Kyōgen)是與能劇共同發展的喜劇形式,為故事平添一層悲喜交集的複雜,正如末段那兒童合唱,溫馨得來又帶點恐怖。咖喱有日本咖喱,卡夫卡有日版卡夫卡,但看利志達改編,雖然畫中男女衣著與城市景觀都很歐洲,但不動聲色,就有這個精神契合的港版《卡夫卡》,圓了作者多年來改編卡夫卡的心願,繼續發夢、問路、打線畫畫。

《卡夫卡》展覽在灣仔香港藝術中心,到八月三十日結束。

———————————

「無腔曲」專欄文章,會繼續隔周六發表。

欲支持patreon、看到更多文章請往:https://www.patreon.com/kwokki     


附錄:

山村浩二的改編動畫〈田舍醫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DjmW-gIsKs&ab_channel=DeterminedbyLUCK

改編之視野——《審判》的笑聲

https://pilingupthewind.blogspot.com/2013/12/blog-post_9.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