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2, 2021

家榆,兼說patreon

 







常說山中一日,世上千年。但這周真是世上一日,XX千年——不知再上一格是什麼,可能沒有。世上一日,世上千年,這才同時捕捉到世界的幻與真,無處可逃。

《蘋果》關門只是七日前的事,此後遠的近的,每日都有壞消息,很想說說好人好事調劑一下,事緣看見友人家榆patreon那篇題目平實的〈讀書筆記︰Thinking, Fast and Slow, Daniel Kahneman〉,但說下去之前倒想說說patreon。

開了patreon三日,腦中已有一串問題,有些東西之前想得不夠仔細,剛在自己patreon做了些修正,也輾轉知道一些網上討論,問題似乎不新,如支持不同patreon加起來其實很貴,是否有整合可能,誰人辦一份網上副刊付錢就可讀到多人文章那樣。知道有朋友已有此念頭,樂觀其成。另外也有信息流通問題,最理想或是全部內容public,支持者自付金錢令作者有點稿費,但免費了付錢動力又自然降低。心中暫時未有答案。

說回家榆那篇文,四千幾字,但未細讀已肯定,Thinking Fast and Slow雖是幾年前出版且大賣的書,照理要說的都已說,但讀他寫一定有新收穫,如發現自己讀得太馬虎。果然。

忘了Thinking Fast and Slow我讀完了沒有,但據說這是近年其中一本最多人買了沒看完的書。曾跟家榆說,他這種讀書筆記其實改改已可變成報刊書評,甚至變成一個欄,長文分拆幾篇,讀者也有得益。他當然覺得「咁嘅文冇咩框架可言」或「有deadline只會犧牲品質」之類,都是未說我已預料到的說辭,熟口熟面。

這幾年寫文章,很多都會先給家榆看看,有一兩次不是經他點出,文章要是見報就會出醜。事後模仿我鍾愛的日本詩人櫻友藏,寫了三行送他:

有些人經常出醜

只因為沒朋友

常出醜就更少朋友

回想起來,在 “fact check”變成術語廣為流通之前,我正是他在身上知道,fact check或許不單是動詞,更形容對事物不輕信的求真態度。後來知道有對應fake news的fact checker,一個十年前大概沒多少人想像過的工種,就更覺得捨他其誰。

有時看他那些我不會想做的尋真工作,雖說也像偵探查案,但實在太花心神、太瑣碎,往往會略過過程,只看結論,同時又不忘他說「最想寫的還是數學」。

是他隻手令我重新對數學感到些微興趣,約略明白數學的proof是多驚天動地的事,不止一次聽他講數論時看見那種極端投入與純粹。不是他,一世都不會知道世上有個叫Gödel的人,而我還竟然會試看Gödel入門書,當然看不明,就找家榆私人補習。

如沒記錯,Cognitive bias、Wishful thinking、Dunning Kruger effect和許多關於思考的東西,最初就是因他知道,都早於看Thinking Fast and Slow。認識家榆的人當然會明,數理以外,他對藝術的敏感及本身的藝術創作又是多麼有趣,有效摧毀如我這些文科仔對數理人的偏見。

不想太肉麻,但撇除他是我好朋友,其實覺得香港仍遠遠未夠珍惜這種質地的人、以及這類人一直在做的事。他曾因工作,被反對他fact check結果的人形容為「fact-check塔利班」,我覺得最少名字起得有創意,幾好笑。

之前他跟蔡玉玲及區家麟等同場討論fact-check和新聞議題,說起常被人問會否覺得做fact-check太徒勞而灰心,他也只笑笑回答,最精警是這句:「科學革命都係幾百年前嘅事,都仲有人信星座。」

印象中他多年前寫過:「但我好唔鍾意得罪人的」。我當時只跟他說:「我明」。誰好地地想得罪人,但對道理和原則的秉持,在他身上許多時就比表面的和藹可親重要。

不想太像廣告,只是覺得支持可以無形也可實際。Kayue patreon文章大部份公開,付費純為支持他寫東西,以及支持他支持他支持的patreon(句子有點重複,但意思的確如此)。看看兩tiers的圖和形容,如{∅,{∅},{∅,{∅}}},會感覺到他的口味與偏愛: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2975675


圖為某年拍下家榆在教《GEB》(不知是誰譯做音義兼通的《集異壁》)


原載 patreon,2021年6月30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